Like A Rolling Poem
  • 以詩為本|音樂紀實系列影片
  • 陳奇雲|老莫 ILL MO
  • 紀弦|Midi 楊士弘
  • 方思|Violet Lens 紺樂團
  • 洛夫|Theseus 忒修斯
  • 商禽|南瓜妮歌迷俱樂部
  • 吳晟|吳志寧
  • 陳黎|漂流出口
  • 羅智成|Mary see the future
  • 劉克襄|凹與山Our shame
  • 鴻鴻|神棍樂團
  • 駱以軍|余佩真
  • 隱匿|王榆鈞
  • 楊佳嫻|回聲樂團 Echo
  • 葉青|南西肯恩
  • 崔舜華|Wednesday與壞透樂團
Like A Rolling Poem

以詩為本|音樂紀實系列影片

Total
0
Shares
0
0
0

一首詩歌
是不是可以改變世界? 

執著台灣文學的溫度與文化議題撞擊,八年間,夢田影像持續以台灣文化為題,連結跨業創作,從單篇翻章成系列,試著用自己的力量串連起更多可能,用不同的視角發現各種光亮,匯集成一道光。

2014年
以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I》看見40家獨立書店的自由靈魂
2016年
以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II》感受再40家獨立書店的人生哲學
2019年
以電影《致親愛的孤獨者》記錄著三段式年輕世代孤獨的社會樣貌
2022年
以音樂紀實《滾動的詩》表述一段詩與音樂的碰撞,以詩成詞、以獨立音樂成作、以紀實鏡頭成故事,透過15篇音樂紀實影像,滾動出時代對話的吟唱聲量。


《書店裡的影像詩》當時是邀請侯季然導演,拍攝紀錄80間獨立書店主人生命的紀錄片,間接呈現各種生活議題。《致親愛的孤獨者》,試著用電影敘事的方式,呈現當代的社會樣貌。練建宏、廖哲毅、于瑋珊三位導演用三段短篇故事,呈現三種年輕世代的孤獨。


《滾動的詩》是一個以詩為本的音樂紀實節目,紀錄15組台灣獨立音樂人以詩入歌的創作,將台灣1920年代到2020中的15首現代詩化為音樂,以15集抒情的影像紀實呈現當代文化,以音樂帶我們讀詩,也讀出跨世代的對話框。


台灣人總在潛意識裡,
尋找自己的根、自己的主體。

台灣過往文字的創作生猛蓬勃,歷史長河之下累積多種現代詩,那些對我們產生難以言喻的共鳴與喜歡。也許我們能透過紀實節目的形式,以當代的獨立音樂人看現代詩的觀點,創作歌曲,唱給某人、某個時代、某段記憶聽。

屬於詩人內心的神秘河流與流動於音樂人內心的澎湃潮動,將在每一個回望、交錯的相會中,聽見那秘密耳語,我們將更能理解自己,與之共鳴,隨之滾動與鼓動。

我們站在這汩汩水流之中,
聽詩唱歌,滾動並且流盪。
《滾動的詩》音樂紀實就這樣所展開。

從15首詩作
從白話詩追溯到1920到2020年間,從中挑選15首詩作。由監製蘇麗媚以及詩作顧問鴻鴻、駱以軍、楊佳嫻老師,一起為計畫選詩。主題的多樣性、現代共鳴的反饋、經典詩作的選擇與邀請、歌曲創作的樣貌…這些選擇,經過他們來回的辯證與討論,終於在各種取捨中落定,謝謝顧問老師們一路走來的給予。
	
抉擇從來無法全面,除了監製與顧問群的反覆斟酌,其中也不乏有樂團自己喜歡所挑選的詩作,最終都成為《滾動的詩》共有的解讀與轉譯,這是第一回團隊都很喜愛的篇章,期待未來還能把更多的喜歡推促成作。

到15首歌曲
或許,眾多已然仙逝的詩人老師,鐵定是萬萬想不到十餘年後,會有這麼多宛若他們當時寫詩年紀的年輕音樂人,會如此細讀他們的詩,想像當時的背景,用著自己的新想法與風格,重新詮釋。特地想謝謝這些詩人老師的家屬,願意信任、交付這些詩作的作品給我們,開啟這麼有機、無因果、但卻美好的交會。

台灣的獨立音樂、各自不同特色,又別具風格。這次加入我們的有搖滾特色、有呢喃風格、有電子曲風、有民謠、有嘻哈、有個人創作、有團體創作,但最大的共通點就是,大家喜歡這件事。

喜歡現代詩,所以義無反顧,願意加入這個計畫。我們深信,每一組心靈的河流交會,會產生,獨一無二的價值。希望藉由這個計畫,呈現他們在這過程中,屬於他們的光芒。透過這些緩緩的傾瀉出的思想與樂音,給予觀看的我們,一些共鳴、共振的頻率。

特別謝謝我們的音樂顧問老師 林尚德、黃宣銘、乱彈阿翔、馬世芳,加入本案,在過程給予的眾多建議與協助,也謝謝他們給予所有音樂人無限大的創作空間與選擇。

成15篇紀實
這些走過的痕跡,在十月影視的符昌鋒導演與團隊的鏡頭紀錄下,留存著跨世代創作的撞擊共鳴,超出預期耗費了一年的拍攝期,不僅難、更是辛苦,在有限條件下,如果不是因為有著無限堅持與喜歡,如何能細細的梳理,完成這系列的紀實作品?

寫著、聽著、看著,用心感受越過年歲跨越世代,用詩與音樂串起的流動。



我們以影像察覺社會細微處,掘出微光,找回人與閱讀之間的溫度。讀書、讀人、讀日常、讀建築、讀這個城市的氣味、也讀自己。
提醒,我們本是有溫度的人。

最後,分享幾位顧問老師給我們的話,
作為勾勒這次計畫的追求與輪廓:


駱以軍:「詩,就是在做文字,肆意的不斷地竄逃、不斷地跳逃的過程,
是個體對於群體暴力的哭喊、有感人對無感人的感覺。每一個詩人寫詩,就像是投遞一個瓶中信,用最貧窮、最無政府 的方式表達。我們會有的,最大的資產就是,經過三十年,找了共同活在這個當下的年輕人來有感創作。跨世代的,很像年輕人的一種挑戰賽。」

鴻鴻:「這個案子是用音樂去顛覆文字長流的傳統,照映出樂團各自的生命態度,
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個的長成,是跳躍式、沒有因果的透過當代生活呈現文化積累,
用過去創造未來,慢慢看見我們自己一直在找尋的主體性。」

在黑暗裡,寫白晃晃的詩。

「當詩開始被人們閱讀,詩再次新生,直到詩不再被閱讀,才是創作真正的終點。」
  ——隱匿《活著寫詩》
Total
0
Shares
Share 0
Tweet 0
Pin it 0
Related Topics
  • 以詩入歌
  • 夢田影像
  • 滾動的詩
Next Article

活著寫詩

View Post
You May Also Like
View Post

誤認

View Post

你如何成為一種幽靈式的抵達

View Post

活著寫詩

View Post

因為風的緣故

View Post

你的名字

View Post

花蓮

View Post

我們

View Post

夜歌

EVENT
View Post

台北|永樂座×失戀排行榜

View Post

高雄|三餘書店

View Post

基隆|見書店

View Post

新竹|或者書店

View Post

台中|新手書店

View Post

台北|永樂座×失戀排行榜

View Post

台南|烏邦圖書店

View Post

台北|有河書店

View Post

新竹|瓦當人文書屋

View Post

台北|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滾動的詩》音樂紀實

首波歌曲|5/19(四)
全球數位平台上架

紀實節目|6/11(六)起
每週六16:00公視主頻、17:00台視、18:00 Vidol、夢田影像Youtube,三立都會台、MTV陸續播出

滾動的詩 滾動的詩
Copyright © 2010-2022 夢田影像股份有限公司 Dreamland Image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